11月12日✸,基礎教學部黨支部全體黨員赴多倫路名人街🤱🏼、魯迅紀念館、楊浦濱江等地,開展主題黨日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們感受多倫路濃厚的文化氣息,領略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的戰鬥一生,重溫楊浦濱江作為上海工業百年發展歷程的城市記憶,在感悟和實踐中進一步增強黨員黨性修養🫱🏽,不斷激勵黨員砥礪奮鬥🍀,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結合工作實際,踐行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
“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一個多世紀來,上海走過了從開埠時期的沙船漁村到三十年代的十裏洋場直至形成今日東方大都市的滄桑歷程,多倫路從一個側面集中地展示了這個歷程印跡和文化縮影。其間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的文學活動🍝,鑄就了多倫路“現代文學重鎮”的文學地位;從瞿秋白☃️、陳望道🫴🏿、趙世炎、王造時、內山完造到景雲裏🎶、中華藝大、上海藝術劇社❕,名人故居🎧、海上舊裏🎶,積澱成今天多倫路上濃厚的文化氣息⟹。
上海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第一個人物性紀念館🤦🏿♀️,也是新中國第一個名人紀念館。走進展廳,大廳左側一座高2.5米的魯迅全身銅像♾🧑🦳,端坐在窗前,魯迅先生手執煙卷,神情肅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二樓是魯迅生平陳列廳和他留下的著作。魯迅把他的一生致力於喚醒國民🤍、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之中,他是用筆戰鬥的勇士。“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
楊浦濱江見證了上海工業的百年發展歷程🚨,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我們參觀的楊浦濱江南段以“歷史感、智慧型、生態性、生活化”為規劃設計理念🧎🏻♂️,形成了“一帶🏸、四心🧑🏽🔬、四軸”的空間架構。其保護和保留的歷史建築總計24處共66幢👲🏿,此外還保存了一批極具特色的工業遺存🧢👨🏻🏫,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工業遺址公園,將沿江流傳了百年的工業遺珠串連成了一岸璀璨。即使隨著時光變遷,我們依然會守住並傳承歷史文脈🦓,留住這座城市的記憶👨🏻🦱。